《大众日报》记者 姜言明 通讯员刘霞 马庆明 报道
编者按 近年来,集团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打造绿色环保企业为己任,以节能降耗为目的,以技术创新为支撑,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,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,牢牢把结构调整、循环经济、节能减排作为科学发展的主旋律,不断加大技改投入,大力发展循环型经济,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,走出了一条规模持续扩大、实力持续增强、能耗持续下降、效益持续提升、环境持续改善的科学发展之路。
本报肥城讯 石横特钢通过转方式、调结构,节能降耗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2013年,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,利税13亿元,其中利润9亿元。“仅循环经济一项,年可创效益5亿多元,占集团年利润额的60%以上。”12月14日,石横特钢集团董事长张武宗对记者说。
2000年以来,石横特钢先后淘汰了5台电炉,3条生产线等多种落后设备和工艺;累计投资40多亿元,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,每年降低成本4亿多元;累计投资7亿多元安装各类环保设施,仅每年运行维护费用就高达3亿多元。2009年投资4300万元建设的180平方米烧结机全烟气脱硫工程,被省环保厅列为大气污染防治示范项目。2012年投资3200万元建设的第2台180平方米烧结机全烟气脱硫工程,在山东钢铁企业中树立了样板。
在节能降耗的同时,石横特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“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,通过实现'资源-产品-废弃物-再生资源'的循环过程,降成本,增效益,同时保护环境。”石横特钢集团总经理纪伟向记者介绍。
“煤气、余热蒸汽、固体废弃物、废水等各类原本废弃的资源,通过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和社会大循环,被充分加以利用。”副总经理尚振军在炼铁生产现场向记者作了详细介绍。焦炉煤气、高炉煤气与转炉煤气混合,替代煤及重油,供给轧钢、炼钢使用,每年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;30多万平方米的居民生活区和生产区、生活服务系统,冬季全部使用余能余热供暖;固体废物全部综合利用,炼钢钢渣重新回炉冶炼,高炉水渣回收加工生产水泥,转炉污泥直接输送到烧结配料使用,每年综合创效5000多万元;改造水循环利用设施和废水处理系统,利用中水代替新水消耗。目前,煤气回收利用率100%,水循环利用率98.17%,工业废水达标排放。
石横特钢走出了一条能耗持续下降、效益持续提升、环境持续改善的科学发展之路,连续多年被省政府授予“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”、“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”等荣誉称号。去年,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。(原载2013年12月23日《大众日报》5版)
|